第四方聚合支付服务不具备支付牌照,而是通过聚合多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及其他服务商接口等支付工具的综合支付服务。
它不进行资金清算,但能够根据商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形成支付通道资源优势互补,具有中立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简而言之,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是资金清算通道,而聚合支付提供的是支付基础之上的多种衍生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线下和线上
根据商业模式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级阶段的聚合支付工具和以此为基础的综合金融服务。
据考察,停留在聚合多种支付工具阶段的聚合支付服务的盈利空间严重受限,手续费分润和套现业务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当前,行业普遍采取向多元增值业务衍生的方式,盈利模式主要有3种:
交易服务返佣;衍生增值服务的收益;广告、SaaS软件、卡券等其他定向服务。
碎片化:聚合支付的天然优势
在市场初期,聚合支付的产生建立在第三方支付等支付工具繁荣多样的基础之上,尤其是移动支付时代来临。在两年多以前,由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燃起的“烧钱大战”,拉开的第三方支付抢夺用户的全面战役,随之而来的是,商户收银系统由原本的刷卡POS机演变为多种扫码设备和扫码台卡。然而,商家和消费者同时疲于应对各种账号申请、对账等手续,由此形成市场痛点。
机遇or挑战:支付企业正在变成金融企业
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迅速增长,用户习惯逐步养成,以及第三方支付、银行、消费分期等各参与方蜂拥而入,场景的丰富使得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度不断增加(红包、打赏),需要不同的支付接口和业务逻辑组合来实现。
当前中国支付市场已形成3者独大的局面,银联掌控刷卡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掌控移动支付市场,除此之外的其他第三方公司都很难再造一个普适性的支付工具。因此,许多持牌机构已经逐渐转化身份,放弃自有品牌,转向做聚合支付,并利用自己的牌照优势与第三方竞争,因此,未来能长久生存的聚合支付,很有可能是第三方支付转型而来。
聚合支付体现在4个层面的聚合:1、场景聚合;2、支付方式聚合;3、资金到账的融合,实现多种支付方式一笔到账;4、商户增值业务的融合,融合支付业务上下游的业务。
综合金融衍生服务:看得见的未来
可以说,随着支付“基础设施”的属性越来越大,一方面,诸多红利正在消失;另一方面,多年的发展沉淀了足够多的数据和资源,支付服务企业有望进入“流量变现”阶段。
因此,无论竞争与否,可以肯定的是,包括第三方支付和第四方聚合支付在内的企业普遍开始探寻以支付为延伸的多元化、国际化等新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空间
依然渺茫的科技质变
支付被誉为一切交易活动的“咽喉”,不论线上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是线下实体交易,支付都是商业活动的本质环节。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变革催化着支付产业的变革,“技术”和“制度”成为现代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2大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