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经营者要找到抗压性高的合格服务生,其实并不容易。全球有成千上万的餐馆经营者正试图利用机器、人工智能和在线订单系统等新科技,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不过业者以后可能不必再为这个问题烦恼,因为机器人或许能提供解决对策。
成立仅3年的深圳市普渡科技公司专门生产机器人,除了卖到国内各地,还销往新加坡、韩国和德国。餐厅厨房人员只要将煮好的餐点放到普渡科技的送餐机器人上,输入桌号后,机器人就会将餐点送到客人桌边。
一般人类服务生每天可送200趟餐点,但送餐机器人一天能处理300~400张点餐订单。
普渡科技创办人张涛表示,国内几乎所有餐馆老板都在抱怨很难找到服务生,不过国内的餐饮市场相当庞大,送餐的需求和频率都相当高。
普渡科技声称,该公司的送餐机器人可使用10年,每部价格约人民币4万~5万元。根据南方人才网和其他机构合作发表的报告,广东省餐饮业人员的平均年薪约为6万人民币,比购买送餐机器人的成本还高。
因此越来越多餐馆想要引入送餐机器人,也就不足为奇。市场研究公司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指出,2018年全球机器人服务市场的规模为116.2亿美元,估计在2026年前会达到356.7亿美元。
国内的顶级火锅餐厅海底捞不只引入服务生机器人,2018年还在北京开设一家智能无人餐厅,从点单、配菜、送餐到桌面收拾整理,全由机器人服务。
近年来,国内的劳动力优势不断衰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统计资料,全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以来已减少4000万,只剩8.97亿人,占全国约14亿总人口的64%。反观在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为69%。
除了普渡科技,国内其他企业也进军服务机器人市场。隶属中国科学院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也在2017年推出送餐机器人供餐馆使用。创立于2010年的上海擎朗智能科技公司也致力开发配送机器人,营销中国、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海内外市场。台湾地区部分,东元在2019年6月也推出了送餐机器人,目前同集团的摩斯汉堡已经导入使用中。
不过新科技有时也会产生新问题。例如送餐机器人无法像真人那样脸带笑容服务。
入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首批智库专家的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教授黄锦辉表示,民众外出用餐时,希望获得的服务并不仅止于上菜而已;机器人未来若能增加情感方面的功能,可能会更好。
送餐机器人提供服务时,也会碰到一些实务面的问题,例如餐厅的格局摆设限制等。张涛举例指出,机器人常在餐厅厨房外的通道发生交通阻塞,有些通道不仅狭窄,还有很多拐弯;不过未来餐厅的格局规划若能更加标准化,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上一篇:智能餐厅受商家欢迎的三大原因